点击:发布日期:2025/3/20
医院中心供氧系统设备维修至关重要,关乎患者生命安全与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转,以下是关于其维修的详细内容:
一、维修团队组建
1. 专业人员构成:维修团队应包含电气工程师,负责供氧系统中各类电气设备(如制氧机的电控系统、氧气压缩机的电机等)的维修与调试;机械工程师,精通供氧管道、阀门、储气罐等机械部件的构造原理,处理机械故障;还有熟悉气体特性与医疗规范的专业人员,确保氧气质量与供应符合标准,如检测氧浓度是否达标。
2. 技能培训与资质:成员需定期接受专业培训,涵盖设备制造商提供的针对性技术培训,学习新型号设备的维修要点;以及安全规范培训,如在有氧气环境下的防火、防爆操作要求。要求具备相关资质证书,如电工证、特种设备操作证(涉及压力容器操作)等,保证维修操作合法合规。
二、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
(一)供氧源故障
1. 制氧机故障:
产氧量不足:可能原因一是空气过滤器堵塞,影响空气进入量,需及时清洁或更换过滤器;二是分子筛老化或中毒,吸附和解吸氧气能力下降,应更换分子筛,更换周期通常根据设备使用时长、环境空气质量等因素而定,一般 3 - 5 年。
氧浓度异常:若氧浓度传感器故障,会导致显示数值不准确,需用标准气体校准或更换传感器;另外,制氧机内部的气流通道不畅,也可能影响氧浓度,要检查并清理通道内杂物。
设备停机:过热保护触发可能是散热风扇故障或通风不良,应检修风扇、清理通风口;电路故障如保险丝熔断、控制电路板损坏,需更换保险丝、排查电路板问题,必要时联系厂家协助维修。
2. 液氧贮罐故障:
液位异常:液位计损坏会使液位显示不准,要更换液位计;若罐体泄漏导致液氧损耗过快,需立即停止使用,排空罐内液氧,由专业压力容器维修单位进行补焊等修复工作,修复后需进行严格的压力测试与探伤检测。
压力不稳:汽化器结霜堵塞会造成压力波动,应进行除霜处理,可采用热气旁通或自然化霜等方法;增压泵故障影响压力提升,需检修或更换增压泵,检修后要校准泵的工作参数,确保压力输出稳定。
(二)供氧管道系统故障
1. 管道泄漏:
管道连接处密封不严是常见原因,如螺纹连接的管道,密封胶带老化或缠绕不当,需重新缠绕密封胶带或更换密封垫片;焊接部位出现裂缝,要视情况进行补焊,对于微小裂缝可采用氩弧焊修复,补焊后需进行压力测试确保无泄漏。
管道因长期受外力作用(如建筑物沉降、震动)变形甚至破裂,若变形轻微,可通过调整支吊架、加固管道来解决;若破裂严重,需更换破损管段,更换时注意保证新管段与原系统的兼容性,包括材质、管径、连接方式等。
2. 阀门故障:
阀门开闭困难,若是机械卡阻,可能是阀杆生锈、阀芯与阀座粘连,可用除锈剂处理阀杆、清理阀芯阀座;电动阀门若控制信号故障,需排查线路、检修控制器,确保阀门动作灵活、控制精准。
阀门内漏,即关闭状态下仍有氧气泄漏,可能是阀芯密封面磨损,需研磨阀芯密封面或更换阀芯,更换后要进行密封性测试,保证阀门关闭严密。
(三)终端设备故障
1. 氧气终端不出氧:
终端接口堵塞,可能是灰尘、杂质进入,可用细钢丝疏通,并用压缩空气吹扫;连接软管破裂或弯折,影响氧气传输,需更换软管,选择符合医用标准、耐压、柔软且化学性质稳定的软管。
调节阀故障,如阀芯卡死不能调节流量,要拆解调节阀,清理、润滑阀芯,使其恢复调节功能,拆解过程注意避免零件丢失或损坏。
2. 湿化瓶及吸氧面罩故障:
湿化瓶破裂、漏水,应立即更换,防止水进入供氧系统;瓶内滤芯堵塞影响氧气湿化效果,需清洗或更换滤芯,滤芯材质通常选用吸水性好、透气性佳且无菌的材料。
吸氧面罩佩戴不适,可能是头带弹性不足或面罩尺寸不合适,要更换合适的头带、调整面罩型号,确保患者佩戴舒适,提高吸氧依从性。
三、维修流程
1. 故障报修:医护人员发现供氧系统设备故障后,应立即通过内部报修系统(如电话、专门的维修 APP 等)向维修团队报告,清晰准确地描述故障现象、发生地点、发现时间等信息。
2. 响应与现场勘查:维修人员接到报修通知后,需在规定时间(一般 15 - 30 分钟)内携带必要的工具与备用零部件赶赴现场。到达后迅速对故障设备进行初步勘查,判断故障类型、严重程度,确定维修方案初步框架。
3. 维修实施:
对于简单故障,如更换终端的吸氧面罩、疏通管道轻微堵塞等,现场立即维修,维修过程严格遵守操作规程,确保维修质量与安全。
复杂故障,如制氧机核心部件损坏、大面积管道泄漏等,一方面采取临时应急措施,如切换备用供氧源、关闭故障区域阀门,保障患者基本氧气供应;另一方面组织技术力量深入研究故障,联系设备厂家技术支持,获取专业指导,按照详细维修方案进行维修。
4. 维修后测试:维修完成后,对设备进行全面测试,模拟实际运行工况,检查氧产量、压力、流量等参数是否正常,终端设备是否正常工作,确保整个供氧系统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。
5. 记录与反馈:详细记录维修过程,包括故障现象、原因分析、维修措施、所用零部件、维修人员及时间等信息,形成维修档案。向医院相关管理部门及医护人员反馈维修结果,告知系统已恢复正常,同时对故障预防提出建议,如定期维护保养要点。
四、预防性维护
1. 定期巡检:制定详细的巡检计划,每日安排人员巡查供氧源,查看制氧机运行状态、液氧贮罐液位压力;每周检查供氧管道系统,关注阀门开闭灵活性、管道有无松动;每月检测终端设备,确保其性能良好。巡检过程做好记录,及时发现潜在问题。
2. 设备保养:
按设备使用说明书要求,定期对制氧机进行保养,如更换空气压缩机润滑油、清洁分子筛吸附塔;对液氧贮罐的安全附件(安全阀、压力表等)送专业计量部门校验,确保其准确性与可靠性。
对供氧管道进行清洁维护,采用专业管道清洗设备清除铁锈、杂质,定期对管道进行防腐处理,延长管道使用寿命;终端设备定期消毒、更换易损件,保证使用安全卫生。
3. 数据分析与预警:收集、整理维修记录与巡检数据,通过数据分析挖掘设备故障的潜在规律,如某类故障在特定季节、使用时长后高发,据此建立预警机制,提前安排针对性的维护保养措施,降低故障发生概率。
医院通过严谨规范的中心供氧系统设备维修流程与预防性维护策略,能保障供氧系统长期稳定、安全运行,为医疗工作提供坚实后盾。